更多 >映像郑航

近期热点


【学习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孙家栋:年过古稀未伏枥 犹向苍穹寄深情

时间:2018年12月27日  作者:  编辑:韩力  点击:

编者按: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根据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这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使命,新时代知识分子应该以爱国奋斗精神为引领,弘扬爱国传统,激发奋斗精神,担当道义、不辱使命、建功立业。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开设《学习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专栏,以多种形式展现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高远的治平之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篇推出《孙家栋: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评委对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颁奖词,寥寥数语道出了其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1929年出生于辽宁。年少时,他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他仅用一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19岁时,孙家栋考入哈工大预科班。两年后,他应招入伍,进入空军。之后,他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时光漫长却丰富多彩,7年后,带着最高苏维埃颁发的“斯大林金质奖章”,他登上了归国的列车。彼时,中国航天可谓一穷二白。最早的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才刚成立。幸运的是,他被分配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跟从钱学森院长等一起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篇章。1967年国家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他被钱学森亲自点将,负责并重组卫星研究队伍。这一年,他仅37岁。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上天;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飞向太空;1984年4月16日,拥有了第一颗通信卫星……这些历史性成就都与孙家栋紧紧联系在一起。2009年4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孙家栋担纲的第34颗卫星,大家都尊称他为“总总师”。

说到老伴,他瞬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时钟倒回1959年的一天,战友的妻子将一张女孩的照片塞给他。刹那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他的心扑通直跳。从通信到见面,一见如故。仅仅126天后,他和魏素萍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1999年9月18日,古稀之年的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迫不及待地给老伴带上了,他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2004年,已经75岁的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今年4月8日,孙家栋迎来了88岁寿诞。但是他又给自己找个两份“工作”: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高级顾问。

孙家栋非常关注航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他说,共享单车就是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解决井盖丢失问题要用到北斗信息系统。“高精尖的航天科技究竟能做到些什么,这不仅需要向孩子科普,更应该向不同领域的专家、领导科普,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航天科技,才有可能推动更多创新。”

回忆起几十年的航天路,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7日  校内新闻

上一条:【特别报道】风雨兼程 终见彩虹:我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高校”
下一条:【青葱岁月 最美南校区】风景旧曾谙 睹物更感怀

关闭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邮政编码:450015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46
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新闻中心维护
建议浏览器使用IE7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