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凌晨4点,踏着月光和星辉,70余名我校大学生迅速集结赶往学校西门。他们就是我校2016年马拉松赛事志愿者,将为当天举行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保驾护航。
“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2016年是郑开国际马拉松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校法学院承办此项赛事全校志愿者招募活动的第六年。六年来,志愿者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已从前两年的300余人发展到今年的900多人。
“我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志愿者的质量”,法学院团总支书记张云辉亲历了志愿者的选拔,“一共需要经历三轮考试,初选和最后的面试都是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应急能力及心理素质;中间第二轮采用笔试(闭卷)方式,通过多元化的题目,考察报名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运动知识和马拉松赛常识”。
为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今年法学院特别邀请郑州市骨科医院骨干医生以运动损伤救助为主要内容,为入选志愿者详细讲述各种运动损伤的症状、判断依据,并现场为志愿者们演示紧急处理方法。除此之外,法学院还对全体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室内讲解与室外模拟演练,以确保当天的志愿服务顺利开展。
郑开国际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运动员在这种剧烈运动中随时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面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不仅要求志愿者有过人的反应能力,还对志愿者的体力要求极高。为了增强志愿者的身体素质,法学院组织志愿者晚上到操场上进行长跑等必要训练。
“我们要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以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张云辉说。
“能够真正帮到别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6点,志愿者们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后,在我校负责的15-17.5公里路段,被划分为六个小组,志愿服务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志愿者负责人安排前五组同学呈“之”字型散开,负责维护沿途秩序,以确保观众不会进入赛道,妨碍运动员们的发挥;第六组同学负责饮水站的工作,主要负责为运动员提供饮用水和降温用品。
“水是生命之源,马拉松运动员的补水最为重要”,郑开国际马拉松裁判员
在指导志愿者的工作时说,“当一大批运动员争相跑来喝水时,如果有人因冲击力太大,不小心把纸杯里的水撞洒了,不要着急扶纸杯,先专注于向杯里倒水,等运动员过去以后在扶起纸杯”。
“快把降温海绵抬过来。”看到储水车开了过来,饮水站的志愿者们,立刻抬来大水桶接足接满水,把大量的降温海绵往水桶里浸,以便让其充分吸水后供运动员降温使用。
志愿者们穿梭在各个帐篷点,熟练地搬去矿泉水、分配海绵块、补给纸杯,手不能停,脚也不能停。
“阿姨,不好意思,水站前不能站人,这样不方便运动员拿水。”
“我只是来捡瓶子的,没啥别的意思”,一位大妈委屈地嘟囔着。
“这样,阿姨,这些瓶子我都给您留着,你待会再来拿。运动员们在这里跑步、喝水,很有可能碰到您,给您带来危险,这对您是不是不利呢?”志愿者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耐心地劝解。
一个运动员面色苍白,晃晃悠悠缓步走来,志愿者赶忙向其扶住她,并询问她的情况。“这里有运动员感觉不舒服,能过来一下吗?”一位志愿者对着赛道边上的急救人员挥手招呼他们过来。在得知对方身体极度不适后,志愿者立刻作出求救手势,拦下急救车将其送往救助中心。
“能够真正帮到别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志愿者们笑着说。
作为郑航志愿者 累并快乐着
拧瓶盖,倒水,端水这三个动作很容易完成。但是,如果让你数个小时不间断,重复做上百次,你还会觉得容易吗?
“我最少蹲在那儿拧了200多瓶水,一直弯着腰,现在腰都直不起来了,手也磨破了” 一位志愿者说,“不过,想想我参与的是一场国际性的赛事,是代表郑州航院为5万运动员服务,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有些运动员在饮水站做短暂休息,他们对我校志愿者的服务感到很贴心,“特别热心,主动给我们加油助威,还告诉我们现在跑了多少公里,哪里有水。”
“在赛道上累的不行时,看见志愿者们对我微笑,心里就会有暖意,感觉特别亲切。”
凌晨3点起床、4点集合的志愿者们在去时的车上兴奋地你言我语,在下午回程的车上,他们或靠着同学,或靠着车窗睡着了,车辆伴随着均匀的呼吸声和轻微的鼾声驶回学校。(大学生记者李慧 蒋明敏文1508082钱冠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