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政威,男,汉族,郑州航院艺术设计学院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开办“马赛克工作室”,参与宇通客车新能源车型设计。他的毕业设计——“可折叠无人机”设想的提出比大疆公司研制的无人机早了近一年。2018年,任政威团队与《流浪地球》发行方达成合作,参与《流浪地球》的宣传,并开发了《流浪地球》的衍生品“行星发动机AR模型”。

任政威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要说今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莫过于《流浪地球》,一上映就获得大量好评。但是鲜有人知道这部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影片与我们郑州航院的联系。如果有心,观影的观众会发现《流浪地球》电影片尾的演职人员及合作单位的字幕中有一家叫“引力创新”的公司。
这家“引力创新”公司正是由我校2015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任政威创办的。公司不仅参与了《流浪地球》的宣传活动,而且开发了电影衍生品“行星发动机AR模型”,让科幻迷大饱眼福,爱不释手。
迎难而上,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7年3月,任政威的“引力创新公司”正式成立,以“提供最酷的产品”作为产品设计的主打理念。只用了区区两年时间,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在国内太空类消费品领域非常知名的厂商。
在与《流浪地球》剧组合作之前,任政威的“引力创新”公司已经拿到了美国航天局NASA的授权,得到国内航空航天部门的认可,并且跟天仪研究院策划了“送你名字上太空”等一系列活动,在商业航天方面已经小有名气。
2018年末,《流浪地球》团队开始进行电影宣发准备,导演郭帆和它的发行方“北京文化”找到“引力创新公司”。“依据发行方的要求,我们公司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和长光卫星合作,将电影海报通过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和快舟火箭团队合作,把电影海报印在了天科工快舟火箭上。”
有了此次合作,引力创新得到了《流浪地球》电影的衍生品版权开发许可。任政威发现“行星发动机”这一元素很有市场价值,便率领团队抢在电影上映前完成了“行星发动机AR模型”和相关APP的开发与生产。“引力创新”公司的行星发动机AR模型也就成为目前《流浪地球》为数不多的有现货的周边。

“导演给到我们的模型非常大,只是一个白模,没有金属贴图和发光等细节,所以这个模型非常难以处理。”为了生产衍生品“行星发动机AR模型”,任政威的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因为接近过年,供应商都会给员工放假,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模型的生产,而且还要争分夺秒地对模型进行改良和简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电影上映引发了观影热潮,衍生品“行星发动机AR模型”的销售也异常火爆。为了《流浪地球》的首映,任政威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台跟量产一模一样的模型,在首映式上进行展示,得到作家刘慈欣和导演郭凡的认可。不少用户下载相关APP,后台访问量太大以至于出现问题,他们不得不很快进行修复。需求量的激增,产品几乎断货,从大年初一电影首映后,“AR行星发动机”产品销售量火爆。
怀抱初心,不畏险阻执着前行
任政威从小就酷爱航天,对航天科技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初中时,自己就设计了许多火箭初稿,痴迷到可以详述火箭能源如何产生,一二级火箭如何分离等细节。
考入郑州航院,主修工业设计专业的任政威一直在争取实习机会,锻炼和磨砺自己。“大一就注意到了这个学生,他一入学就表现出对知识、对专业的热情。思路也非常开阔,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经常会去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学业导师焦斌提到任政威难掩赞美之情。
“灵感可能是偶发的,但是设计不是偶然的,它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设计就是把一个偶发的灵感变成现实的存在。”怀揣着对设计这样的理解,任政威在学校时就和几个学长在国家知识产权设计园开办了“马赛克工作室”,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成功设计了宇通洒水车。
毕业后,任政威进入深圳创客工厂“Makeblock”公司。“在创客工厂,我慢慢从一个工业设计师的角色变成了产品经理的角色。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我离开学校迅速成长的两年。”在创客工厂,任政威负责研发生产了很多产品,其中,飞行器Airblock斩获了美国IDEA金奖、德国红点奖、日本Good DesignAward、德国IF奖,实现了工业设计奖项大满贯。
离开创客工厂,任政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引力创新公司”,并以AR为研究方向。任政威说:“公司一开始确立的方向就是太空领域。因为无论是太空还是科幻,离大众都非常遥远,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距离感,通过AR让大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太空的内部结构形式,让概念更加具象化,让太空和科幻在AR的帮助下走近大众。”
不忘母校,回馈成就佳话
提及母校对自己的影响,任政威说:“郑航给予我的不只是技能和研究方向,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心态。学校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以及良好的学习资源,实验楼很多时候都是开放的。同学们只要有自己的项目,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去参与实验,对于我有很大帮助。”
“郑航最好的就是它自由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做选择、去实践,去把理念、想法变为现实,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任政威说。
为了让母校的学弟学妹更直观地接触AR技术,任政威将自己的5台“行星发动机AR 模型”寄回了母校。
随着AR技术发展成熟,任政威还期望将AR技术和学校的航空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扫描郑州航院的logo,同学们可以实现在手机里操纵飞机,也可以观看飞机的内部结构。”任政威说,“我们是想把飞机的元素和郑州航院航空的特色就结合起来,用AR的技术给予展现。” 任政威也希望未来AR技术可以成为郑州航院教育教学和科普项目的重要方式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方案里,成为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任政威说。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硬核科幻的新里程,也助力了任政威的AR探索之路。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在精神和灵魂的指引下,任政威将继续带着对AR的热爱,对航空的热爱,素履前行,成为一位AR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