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迎来建校76周年之际,为深切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传承和发扬钱学森“赤诚爱党报国、献身科学事业、真情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10月22日,我校举行“纪念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专题活动,开办“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专题展览,特邀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来校作报告。校党委书记王全良、副校长刘兆瑜、副校长程骄杰、副校长张聚伟出席展览揭幕式和报告会,报告会、展览揭幕式分别由王全良、程骄杰主持。



王全良、钱永刚共同为展览揭幕。展览生动呈现了在新中国科技事业伟大征程中钱学森“为国铸剑”的卓越贡献,全面反映了钱学森从毅然归国到主持“两弹一星”研制的奋斗历程,展现了钱学森“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国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崇高精神风范。师生纷纷驻足观展,追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人生。
仪式上,钱永刚向我校捐赠书籍,并与观展师生合影留念。

随后,钱永刚以《精神铸就人生》为题为全校师生代表作报告。他以“勤奋、严谨、诚信、创新、担当”等关键词为脉络,通过生动故事和详实资料全面展示了钱学森义无反顾的家国情怀和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带领师生在钱学森壮阔的人生航迹中真切地体会钱学森“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赤子情怀,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勇担科技强国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科学研究等议题踊跃提问,钱永刚给予细致解答。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向钱永刚教授表达诚挚敬意。
王全良在主持讲话中指出,此次专题活动既是对钱学森先生的深切缅怀,是对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崇高精神的致敬,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大课。他希望,广大师生从先辈科学家们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争做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让爱国奉献的信念融入血脉;争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攀登高峰;争做时代使命的践行者,用青春与智慧书写郑航人的责任和担当。他指出,全校上下要自觉将“勤奋、严谨、诚信、创新、担当”的精神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内化为建设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的深层次融合,为建设航空航天强国贡献郑航力量。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畅叙所感所思,这位科学巨匠的精神与故事,正持续激励新一代青年人勇敢追梦。
航空宇航学院教师金彩平说:“钱学森先生泛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与批注,宛如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对力学问题的严谨推演,尽显科研工作者对真理的执着。我将把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力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引导学生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志向,积极投身科研报国事业。”
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周靖方说:“70年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奋斗,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弘扬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会持之以恒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切实做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孙魏说∶“钱学森先生赤诚的爱国情怀,令人深感震撼与动容。他所展现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他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及令人惊叹的艺术修养,激励着我们勇闯科研难关,更鞭策我们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积极投身于学校建设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的事业之中。”
土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马帅鑫说∶“七十年前归国,矢志不渝,铸就丰碑;七十六载郑航,风雨兼程,为国育才。钱学森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塔台,学校助力我们铸就搏击长空的铁翼。让我们以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将‘空天报国 砺新图强’的精神融入血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郑航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民航学院本科生金雨萌说∶“钱学森先生的卓越贡献,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源于躬身力行、贯穿一生的‘科学家精神’。我辈定将传承这份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开创未来,以过硬本领报效国家。”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