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厦门大学落下帷幕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电子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孙俊灵、马鹏阁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共同指导的“低空神盾——低空空域安全的守护者”项目经过校内选拔、省内角逐、推荐国赛等环节,最终荣获这一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级别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的铜奖。
“‘低空神盾——低空空域安全的守护者’,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探测低空无人机,为保障地面及低空航班人员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整个项目包括了‘龙之眼’光电探测、车载多站无线电侦测、雷达探测和外辐射源雷达。其中,外辐射源雷达是这次参加比赛的创新点。”项目团队技术负责人、电子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马鹏阁说。
“做技术的弄潮儿”
日常生活中,随着航空器技术的更新,“低慢小”航空器迅速发展,在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在运动会、演唱会,甚至是机场空域等重要的场合或地点,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无人机无疑增加了风险指数。低空空域的安全保障迫在眉睫,在不同条件下适用的无人机探测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为了不干扰机场航班的正常飞行,团队考虑不能使用主动雷达,选择了不主动发射电磁波的外辐射源雷达,来精确探测无人机的位置。”该项目团队成员、本科就读我校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现在已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张留振介绍说。
“‘车载多站无线电侦测’通过无线电信号TDOA探测无人机的经纬度位置,雷达和新加入的外辐射源雷达协同探测,进行大范围覆盖,探测出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无人机的高度和方位,它们所探测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给‘龙之眼’光电探测系统,‘龙之眼’光电设备接收数据后旋转探测角度对目标进行甄别并实时追踪,最终生成识别后的信息。”
“目前,郑州新郑机场已经应用这一技术,并希望长期合作;此外,我们还为首届“中国无人机锦标赛”提供保障服务。市场上也存在很多同类技术,竞争也很激烈。谁的技术先进、可行性高,被市场认可的可能性就大。” 马鹏阁说,“我们希望做技术的弄潮儿,将我们的项目推广或者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及产业中,形成合作联盟。因为只有用户的需求和各种设备研制的厂家相互融合才能把项目做好,我们不会松懈,希望项目在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尽全力做到最好”
在长达6个月的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最终的优秀成果,我们看不到的,是他们在各级赛事中路演、陈述、答辩……一路走来背后的艰辛。
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准确校准设备参数,团队成员经常凌晨赶赴机场,利用机场每天凌晨2:30到5:30的禁航期进行实验,非常辛苦。”马鹏阁说。
“马鹏阁老师平时事务很多,但是大年三十还守在实验室做实验,正月初七就又回到学校,看到马老师的尽心尽力,我们也被感染,也会更加地投入。” 张留振说。
前期的准备固然辛苦,比赛期间团队成员更是不敢有丝毫松懈,认真对待赛程中的每项挑战成为团队每位成员的共识。“省赛淘汰赛要求提供1分钟的项目展示视频和8分钟的路演,我们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准备。但是在排位赛时,要求1分钟视频展示和4分钟的路演,后者在时间上压缩了一半,但是只有1个晚上的调整时间。当天晚上一直工作到深夜,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压缩后的路演顺利完成。”
除了路演,答辩环节也是险象环生。“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专家问,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友企业也在做无人机探测,你们能超过他们吗?”张留振说,“这个问题乍一听上去,真的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即可意识到把自己独有的优势展示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答辩环节,我们更加凸显项目自身最核心的要素和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项目(商业)计划书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陌生,请教了很多创新创业导师,查阅了很多资料,修改了几十遍的计划书和ppt,最终也顺利过关。” 张留振说。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全力将它做到最好。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付出是值得的,这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项目团队成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任广杰说。
坚持初心 只为更好的明天
“获得国赛铜奖是实至名归,它不仅在于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性,还有效解决了低空空域安全保障领域的市场痛点,并且在市场应用上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也存在更大的市场预期和发展潜力,这个项目完全契合大赛所倡导的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宗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周会娟说,“通过参与这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接受了历炼、丰富了经历,而且收获了成长,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
“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使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 项目团队负责人、电子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孙俊灵说。
从报名参赛到国赛获奖,从项目研究到投入市场,“低空神盾”项目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全心投入。“从始至终,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把项目做好、完成好,项目获得了国赛铜奖,但我们始终在路上,继续和项目一起向前走。”张留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