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我校教育思想大讨论职能部门负责人论坛在图书馆第一报告厅举行。在校校领导李勇、石培哲、杨培、贺金社、张锐、申金山、张文强、李广慧出席,副院长赵健主持论坛。

论坛上,9位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与任务,就如何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服务航空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交流发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献智献策。

院长李勇在点评发言中强调,打造“金课”不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做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落地也离不开郑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要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明晰职责,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要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新要求,增强看齐意识,切实把理念、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找准差距,狠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赵健在点评中指出,各位负责人思想上高度重视,论坛报告准备充分,能够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学校和岗位实际。赵健指出,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围绕特色办学和服务面向进行深入思考,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谋划落实举措与方法,结合部门职责做好引领、布局、服务和监督,重点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学校综合改革落地落实;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主人翁精神,为郑航人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全体科级以上干部、教授、专业负责人、创新团队负责人参加论坛。
9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发言摘录:
服务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提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 杨波

学校正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宏观层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和优化人才培养;推行学分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倒逼教学运行与管理变革。中观层面:通过年度考核引导教学院部的改革发展重点,通过行政约束和制度引导,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成为“专业、课程、实践”三类负责人的自主行为。微观层面:打通教研科研,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政策,使院部、三类负责人与一线教师共同发力。
解放思想 把握规律 激发动力 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提升
科研处 程少华

要坚持做原创性研究,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服务区域经济凝练研究方向,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强化教师科研意愿。充分利用已出台的激励措施,提升科研积极性,形成良好科研氛围。二是要完善科研政策体系,发挥科研平台实际效用。统筹规划科研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采取科学合理举措保障新旧科研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科研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充分利用好“无人机研究院”等跨学科科研平台,引领学科建设,引导科研方向,打造高端智库,促进成果转化。三是要强化科研的协同联动,聚力发展。科研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同,形成合力;院部引导教师紧密围绕学校发展布局凝练方向、组建团队。四是要进一步提升科研“放管服”意识,加强科研服务、管理和指导。
聚焦发展瓶颈 寻求学科研究生培养突破
研究生处、学科办 李玲玲

要针对更名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大目标、学科评估中的“卡脖子”问题,做好硕士点布局,扩大研究生规模;做好学科布局,通过高峰高原学科、学科创新团队、英才计划、大数据及无人机研究院实现重点突破;加强平台内涵建设,整合升级多学科优势平台。在学科布局五年规划中,坚持“航空特色引领,交叉融合”,实行分类建设、分层提升,凝练航空特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支持。按照学科群重点布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将学科建设目标和成效作为院部领导任期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建立学科建设经费的校内竞争机制;做好引导、服务、督促、监督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内涵建设,提升学科精细化管理水平。瞄准小学科、合理整合并有重点地培育学科,在资源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力争取得学科评估的新突破。
强抓薄弱环节 提高治理水平 坚守育人初心 担当发展使命
党委学生工作部 张新红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创新举措,努力从四个方面破解问题、提升实效。一是优化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聚焦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抓好主流价值观教育、情怀教育、素质养成教育。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严把辅导员进口关,拓宽准入路径,改善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以“智慧学工”为抓手,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管理,通过激励和考核提升工作实效。三是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提高学风建设实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并加强约束管理;切实履行教师课堂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管课堂;严把出口关,使学风向好扭转。四是构建宿舍科学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稳定。综合考虑学生住宿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组建宿舍管理委员会,实行学生自治和分级管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学校内涵式发展
人事处 姜运仓

着力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全面推进、尖端突破与筑牢基础、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发展期待与学校基础、引进与培养使用、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综合素质提升与分类发展、奖励与惩罚措施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努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助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精准引进、精心培养、严格考核、做好服务、职称导向上下功夫,以具体举措求实效。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定岗定责,发挥制度导向作用;以员额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形成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方案;坚持阳光评审与考核,用公平和团结考出优劣与方向;转变人才引进方式,从以量和教学为主转向以质、学科、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为主;牢固树立为教师、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理念,让信息多畅通、让教师少跑腿,提升服务效率。
找准学科专业着力点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处 刘国华

建好学科专业必须深入对接产业需求,确立清晰准确的学科研究领域和专业服务面向,必须知道产业灯塔在哪里,了解产业需求,才不会掉队。新时代产业结构的蓝图已经绘制,学校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变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学科专业质量,要选好学科切入点,要从组织管理上解决好“学科如何交叉复合,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新兴学科如何培育,实现学科结构优化升级”“学科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绩效”,提升学科专业话语权。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要注重学会向先进学习,引进国内外标杆高校成熟的管理体系、实践经验和理论体系,确保我们的改革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深挖数据信息 支撑学校决策 助力学院教改 服务学生成才
招生就业处 陶文信

“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到精准决策,实现招收更高质量学生,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如何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教学质量三者良性互动、共同提高”,是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命题。面临挑战、主动求变,招生就业部门将顺应学校精准决策、学院有效教改、学生精准择业的需求,实现从“指导中心”到“服务中心”再到“数据中心”的演化。在深入调查了解考生期盼、用人单位需求、在校生诉求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招生就业工作做到更精准的招生策略制定、更精准的生涯咨询服务、更精准的就业指导教育、更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更精准的就业质量反馈、更精准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招生、就业、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认清形势 干好本职 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管理中心 朱杰堂

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责任重大。面对如此紧迫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必须明白自身角色,干好本职,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尽力使“领悟”不出现偏误。一要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走出办公室,深入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院部等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督导、评价;二是强化担当,加强督导评价,积极与教务、院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发力,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见效;三是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配合协作,在专业评估认证和“教学成果奖”“金课”等培育途径方面创出新路。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
创新创业中心 蒋志强

目前,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启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建设,组建虚拟教研室,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高水平学科竞赛和项目为引领,以点带面,取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两年综合成绩省内高校前十的成绩;众创空间也正在不断孵化项目和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且永无止境,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从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的高度,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深度,从培养适应时代、引领未来人才的广度,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