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电子信息专业课。”在上完智能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教师陈宇的《电子线路设计》之后,许多同学感叹道。
深度学习、边缘算法、云计算、大数据、云原生、区块链等现代科技词汇的解释经常会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出现在陈宇老师的教学PPT上。“在课堂教学中,在解释现代科技新名词的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教授给学生专业课知识,还可以将有关的思政知识在专业课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陈宇解释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智能工程学院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以党支部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并以课程组为单位深入探讨思政教学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确保每门课在讲授过程中使同学们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收获思想上的洗礼和升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院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结合专业特色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提高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智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利红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将思政元素带进课堂,更要将思政融入人心。”
在为大一新生讲授《计算机导论》的过程中,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薄树奎教授经常通过时事新闻热点来加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每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薄树奎会通过官方网站介绍我国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同学一起畅聊大会盛况。
“在课堂上,有同学会提出一些关于我国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薄树奎说,“我不会片面地去批驳,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会用近年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各项成说明,中国的计算机科技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比如,世界超算500强中我国天河二号夺冠,华为公司的麒麟980芯片顺利出世等。”
“这样的上课方式非常棒!”2019级计算机类专业的翁燮清说,“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趋势,思考我的未来我能做什么,这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很有裨益。”
薄树奎感到,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课程思政的理念应该进一步深入到专业课教师的心中,“老师们需要积极地将思政元素用特有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立德树人’真正付诸于实践。”薄树奎说。
在讲到移动通信的时候,电子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王毅博士会通过PPT内放置新闻截图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他说:“在专业课程的讲解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枯燥、呆板的说教,将思政元素通过最近正在发生的事,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同学们。让学生们知道我们国家在相关领域内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我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很不错,相比于传统的思政课程,专业课老师陪伴同学时间更长,可以给予同学们更好的思想教育。”2017级物联网专业学生毛依婷说,“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课堂,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宏大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了解到,我们国家已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学院层面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鼓励。”王毅说。
陈宇将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名词通过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论的方式贯穿到电子信息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同学们用全面统筹思考和发展辩证的方式去看待中西方技术差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上专业课不仅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2018级智能工程学院网络工程杨水菊说,“我认为不论是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老师上课所讲的辩证唯物观都是可以运用到实践当中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正是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这是排在首位的。”陈宇说。
王利红说:“当前,学校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智能工程学院要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针对‘课程思政’进行探讨,并组织进行‘课程思政’专题交流,请有成功经验的教师进行分享,进一步推动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