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78-2018,改革开放走过40年峥嵘岁月。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40年砥砺奋进,铸就辉煌。我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风雨兼程、霜花两肩,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学校40年来沧桑巨变展示我校的奋斗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校发展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的进展,推进学校建设航空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的步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将依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启动“改革开放40年·郑州航院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选编《改革开放40周年·郑州航院十大新闻候选条目》,遴选出1978—2018年学校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变革中的郑州航院,供全校师生和校友投票参考;广大师生和校友也可自行推荐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作为十大新闻的候选条目;经投票环节和专家评定,最终将产生“改革开放40年·郑州航院十大新闻”。
官网和官微也将在活动开展期间,配合评选活动,分期分类别对十大新闻的候选条目予以详细解读。

1、我校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
1978年5月29日,三机部〔1978〕三教714号文通知,同意将郑州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简称郑州航专)。1978年6月,肖唤民任校长。8月,张洪才任党委书记。郑州航专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首次计划招生283名(实际招收199名),分别来自黑龙江、江西、河南等12省。
2、我校开设两年制干部专修科
1982年,航空工业部〔1982〕19号文件做出决定,在郑州航专举办两年制干部专修科。同时,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也委托郑州航专代培干部专修科学员。大专学制的两年制干部专修科1982年首次招生,首届干部专修班78人于1984年毕业。
3、我校南校区正式启用
1984年4月10日,我校南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开工,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按照完整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建筑群。1985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学楼的8个阶梯教室投入使用,满足了1985年招收719名本、专科生的教学和生活需要。
4、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1984年11月24日,教育部教计字〔1984〕227号文件通知,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设置计划统计、工业会计、技术档案和物资管理4个专业,在校生规模2400人(本科、专科各1200人)。自此,我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步入新的办学历程。
5、我校召开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首次提出
1985年11月30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86—1990年发展规划》,其中论及学校未来发展目标时写到,“本规划期间,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办成一所以经营管理为主、管工结合的航空工业学院……使学校成为培养掌握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管理工程师的重要基地。”由此,“管工结合”被首次提出,学校办学特色正式表述为“管理为本,管工结合”。
6、我校校训正式确定为“严谨、求实、开拓、进取”
1986年10月30日,我校做出《关于加强校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的决定》。把“严谨、求实、开拓、进取”定为学校校训。“严谨”是治学和工作态度,“求实”是治学和工作方法,“开拓”是治学和工作精神,“进取”是治学和工作方向。
7、我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9年7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89〕学位611号文件批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4个本科专业,即工业会计、计划与统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物资管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科技档案管理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8、我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1989年12月8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大会总结了学校自1984年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来党委的工作,确定今后的任务,着重讨论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选举产生首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9、“中国珙桐之父”张家勋在我校成功引育珙桐
1993年,我校张家勋经过不懈努力,使珙桐(又名“鸽子树”)这一珍贵树种在郑州航院这一远离其南方故乡的地方开花、结果。此前,在1986年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会议”上,张家勋在他长达100多页的大会论文中,详细介绍自己多年从事珙桐等珍稀植物引种的经验,受到大会高度重视。1991年3月,张家勋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张家勋所做的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国内前无古人,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珙桐之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10、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1998年)
1998年10月23—30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专家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国家级评价。1999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通知,学校一次通过合格评价。
11、国务院明确我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办学体制
1999年3月1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明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由中国航空工业部主管划转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管为主的办学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学校积极适应隶属关系的转变,将学校定位于河南省“管工结合、文理并重、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高校。
12、我校徐济超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11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时任郑州航院副院长的徐济超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河南省获此项基金的第一人,资助金额55万元。
13、我校首次招收空乘类专业学生
2002年2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新开设公共关系与文秘(艺术类空乘方向)专业首次招生,首批招收54名学生。我校也是河南省首个招收空乘类专业学生的高校。
14、我校东校区正式启用
2004年2月6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东校区建设奠基仪式举行,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李新民参加仪式。2005年9月16日,东校区正式启用,2004级、2005级学生近7000人入驻。我校成为首家入驻龙子湖高校园区的院校。
15、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价(2006年)
2006年11月27日—12月1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国家级评估。2007年,教育部正式下文通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结论为良好。2007年3月,我校以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为指导,全面实施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措施,推动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6、我校施进发教授当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7月2日,河南省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颁证仪式举行。我校施进发教授当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共有11名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由国家人事部提出,7个部门联合实施的培养优秀年轻人才的重大举措。
17、我校召开建校六十年庆祝大会
2009年10月21日,我校召开建校六十年庆祝大会。时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副省长徐济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顾惠忠出席大会,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发来贺电。我校近万名师生、校友参加庆典。
18、我校与多多马大学共建河南省在非洲首家孔子学院
2012年5月31日,我校与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我校成为河南省继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之后第三家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郑州航院—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也成为河南省在非洲建立的首家孔子学院,这一孔子学院的建立是我校国际化办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9、我校正式发布校歌《腾飞郑航》
2013年5月,学校下发校党〔2013〕12号文《关于正式启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歌的通知》,校歌《腾飞郑航》正式发布。《腾飞郑航》由著名作曲家、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傅庚辰先生谱曲,歌词为集体创作。
20、我校设立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暨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
2013年5月18日,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暨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我校揭牌,这是约翰·卡萨达首次在中国设立的开放式研究机构。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整合、凝聚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重点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在航空经济生态、航空物流、航空产业规划、航空材料、航空维修、航空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
21、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3年7月19日,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2008年——2015年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批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一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22、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2014年11月19日,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我校揭牌成立,这一研究院是由我校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共建的航空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转化基地,郑州航空港首席顾问约翰·卡萨达出席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研究院成立后,主要围绕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重点需求,培育航空材料、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金融、航空信息的核心创新能力,开展航空产业技术的前沿领域探索。
23、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荣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2015年3月,第九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召开。我校与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被评为2014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于2012年5月签署协议,2013年4月启动运行,成为沟通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曾荣获坦桑尼亚政府“中坦友好使者奖”。河南省政府外侨办、河南省汉办也将其提名,参加“2014年度河南省涉外涉侨十大事件”评选。
24、我校与中航工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8月,我校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航空科技发展需求,在科技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话校企合作新愿景。
25、我校获海南航空杰出贡献奖
2016年3月17日,在海南航空2016年乘务员全球招聘启动仪式上,我校与中国民航大学等5所院校获最高荣誉---海南航空杰出贡献奖。
26、我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民航飞行员
2016年7月8日,我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大改驾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与北航就“大改驾”飞行员项目展开深度合作,标志着我校正式启动民航飞行员培养计划。
27、我校恢复留学生招生
2016年,我校恢复留学生招生。当年的9月19日,首批5位留学生入校,其中1名来自匈牙利,4名来自坦桑尼亚。此前,1998年我校曾招收5名韩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
28、我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
2017年2月,我校成功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二期), 成为“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获中央专项资金1亿元。
29、我校与法语联盟签署合作协议
2017年11月16日,我校与法语联盟签署《郑州法语联盟合作协议》,宣布郑州法盟正式成立。全球136个国家共设有850家法盟,郑州法盟是河南首家法盟,中国第18家法盟。
30、我校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
2017年12月,我校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根据协议,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我校的支持力度,为我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中国民用航空局将我校列为重点支持高校。 实现省部共建后,我校成为全省首个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标志着我校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31、我校首届“感动你我 最美郑航人”颁奖典礼举行
2017年12月21日,我校首届“感动你我 最美郑航人”颁奖典礼举行,揭晓首届荣获“感动你我 最美郑航人”荣誉称号的获奖者和提名奖获得者。此次评选活动历时半年,坚持“向一线倾斜”、“突出群众性”的原则,从近3万名师生中遴选出10名“感动你我 最美郑航人”。
32、我校荣膺“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豫军总评榜”多项奖项
2018年4月26日,由河南日报主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豫军总评榜”暨“第九届河南高等教育领军高校高峰论坛”举行。活动揭晓“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豫军总评榜”,我校获评“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本科院校)”与“2018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品牌高校”,我校党委书记付强荣膺“改革开放4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突出贡献人物”。
33、我校校友总会正式成立
2018年6月24日,我校举办河南省郑州航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大会表决通过《河南省郑州航院校友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河南省郑州航院校友会第一次理事会。首届河南省郑州航院校友会理事会的诞生,标志着郑州航院河南校友工作拥有了新的起点、新的面貌、新的使命。
34、我校首批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入学
201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7]2号),我校申报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飞行技术获得审批。
2018年9月14日,首批26名飞行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入校,标志着我校首次与航空公司合作招生,定向培养飞行员。
35、我校张锐教授科研团队论文在『国产期刊优秀科研成果TOP10』评选活动中夺冠
2018年9月,张锐教授课题组赵彪博士所写的高被引论文被国产优质期刊Nano Research(一区,IF:7.994)选为“近五年来最优秀科研成果之一”,并参加由“纳米人”及相关媒体联盟举办的“国产期刊优秀科研成果TOP10评选”活动。最终,张锐教授科研团队从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64个海内外优秀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
36、我校成立“蓝天书院” 迎来首届本科新生
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在南校区成立“蓝天书院”,试行书院制管理模式。
2018年10月10日,南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举行,“蓝天书院”迎来925名首届书院制本科生。
37、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2018年)
2018年10月22—25日,以江南大学副校长纪志成教授为组长、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宋毛平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为期4天的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期间,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课、走访、访谈、座谈会、审阅材料等方式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核、评估。
38、我校4名教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8年11月,教育部11号文件公布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我校张锐教授、赵健教授、刘永教授、张黎教授分别入选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航空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入选人数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7;其中,张锐教授和刘永教授是继2013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之后再次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