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朱明勇,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系全国首届统招联考法律硕士,拥有北京律师执业证书。2004年开始分别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他是2014年“中国首届十大法治影响力人物”,是“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之一周文斌案的代理律师,媒体说他远没有办过的案件有名,是淹没在网络喧嚣里的“技术派”,像佐罗一样打捞生命和自由。他还有一个让人尊敬的职业身份——大学教师。2003年入职我校法学院(原法律系),教授刑事诉讼法。本报道分三篇还原他坚守正义之心,不畏“无罪辩护”艰险,创新实践反哺教学的师者之路。以《不断进取的求学之路》开篇。
不断进取的求学之路
“小时候很希望所有事情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就梦想将来能从事维护公平正义的职业,但那时还没有具体到去做律师。”
在成为律师和大学老师之前,朱明勇有一段很长的追梦期,还有一段奋斗期,路漫漫其修远,好在他梦想根深蒂固,轻易不言放弃。
“180元我报名,就算是1800元我也愿意”
1979年我国重建司法部;1986年举行第一次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1993年律考从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2000年全国开始招收第一届统招联考法律专业硕士;2002年第一次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开考。
20年前,朱明勇还在令人羡慕的纪委机关工作,但他已将律师这一职业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不二选择,随着阅历增多,当律师的梦想在他内心日益升腾。
“1993年7月15日,我在单位办公室翻报纸,忽然看到《法制日报》刊登了一则关于将律考改为一年一考的消息,我当即决定去报名,并决心一次考过。”尽管此时离考试开始仅剩2个月时间。
当天,朱明勇就和同事一起去报名,然而,报名费高达180元,同事被吓走了。当时他对同事说:“180我报名,就算是1800我也愿意。”报完名后,“非法学科班”出身的朱明勇得知当地司法局的教材要8月份才能从司法部派发下来后,就亲自从河南老家奔赴北京买了一套180元的复习资料。仅报名费加资料费就花了他将近3个月的工资。
“早些时候信息不透明,不知道怎么去成为律师,也不知道有哪些程序。而且那个时候的律师也更类似于国家的公务人员,办公地点就设在法院内部。”虽然到1986年开始举行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但也基本是对内的模式,不向社会公开。
到后来律师资格考试开始改革,朱明勇适时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报考,如愿以偿通过了考试。
夙夜不懈 理想照进现实
那时候,恰巧单位安排朱明勇带组调查一起当地救灾办全体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案,他就处于一个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的状态。
“2个月的时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给自己规定每天的学习量,每个知识点必须看两遍以上,模拟题反复做几遍,两个月里基本上是通宵达旦,几乎没有睡过觉。”
有些年轻人能为了打游戏、聚会之类的活动熬上几个通宵,但是“按月计”的通宵有多少人见过?
“当时有一股精神信念支撑着我,压力变成动力,不但不觉得疲劳,反而更加有劲头。”朱明勇回忆道。
2个月过后,他不辱使命,将贪腐人员一网打尽,同时以超录取线32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律考。
1999年底,朱明勇在郑州大学刑法研究生班上了一个学期课后,2000年恰逢国家将之前试点的法律专业硕士改革为联考统招,于是他心动了。
“我租了一间房,2个月里,拼命学习,足不出户。”天道酬勤,他又顺利考进了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后来,在西北政法大学读研究生时,律师资格考试又改为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朱明勇又决定继续参加全国首届司法资格考试,他迎来了第三次“2个月”,1月报名,3月开考。为了潜心备考,他放弃了回家过年,错过了父亲和儿子的生日。
“那时,我在学校找到了一本历届律师考试真题集,就抱着这本题集反复钻研。”两个月后,他顺利通过了这次大考,而当年全国司法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只有6.7%。“倘若你怀有梦想,加上顽强的毅力,想做的事就不难。”职业之光即将点亮。(大学生记者张淑静 蒋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