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峰,河南省新安县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原军区后勤部战士、班长、代理排长,参加过淮海、渡江战役,在进军大西南战役中立功一次;1951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六十一师赴朝鲜作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荣立三等功两次;1958年调入国防科工委第二十训练基地;1970年转业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85年离休。先后获得朝鲜军功章、解放勋章、爱国教育荣誉勋章、2011年度影响中国爱心功勋奖、中原50年以上党龄荣誉纪念章、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诸多荣誉。
眼前这位老人,一身戎装,胸前挂满了勋章,目光炯炯有神,他是今年已经90岁的李亚峰。战斗英雄李亚峰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勋章背后的故事。
1947年,只有16岁的李亚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那一年刚好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 “我当时加入刘邓大军的二野部队,之后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李亚峰说。
在回忆渡江战役时,李亚峰依旧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战斗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响亮的口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决心与毅力。
在部队,党的纪律严明,解放军战士遵纪守法、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李亚峰回忆说:“我们部队当时纪律严明,除了不让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外,还不准住在老百姓家里,没有地方睡,我们就在屋檐下、马路上睡觉。当时南方雨水比较多,我们睡在房檐之下,全身基本都淋湿了,我们还是照样好好的打仗……”
解放南京、上海后,解放军前仆后继,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军,在路过白马山时遭遇敌人袭击,李亚峰在战斗中受伤,立功一次。“我们在解放成都后,准备解放西藏。但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我们立刻从重庆赶赴吉林,从吉林通化渡江去朝鲜。”李亚峰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51年3月15日。
在朝鲜作战的两年八个月里,李亚峰经历过包括上甘岭战役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十多场战役,曾两度受伤,一次是手指被打断,另一次是被炮弹击伤,腰椎少了两根。在战斗中,李亚峰荣获两次三等功,获得两枚军功章。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朝鲜的气候条件艰苦,等志愿军到达朝鲜后才发现那里的温度是零下四十多度,我们有些同志的手脚都被冻坏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李亚峰也毫不畏惧,一直同战友们奋战到战争结束。
1953年,李亚峰先后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我们当时所在之地离酒泉市区还有一百多公里,那里地处荒蛮,在沙漠里挖十多米深的坑也很难见到水,那时确实是过得很艰难。”酒泉地处干旱地区,条件艰苦,李亚峰忍受着与家人的分离,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多年。
酒泉工作的经历,让李亚峰一生都奉行节约用水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视察时,重点强调了要把黄河治理好、建设好。郑州也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经常教育子女和学生们要节约用水。”
离开酒泉后,李亚峰来到郑航,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作战故事讲给郑航的师生们听。回忆起曾经的艰苦岁月,李亚峰不禁感叹:“现在条件好了,大家生活富裕了,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对党和国家更加有信心了。我们要不断学习,了解国情党史,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
面对即将到来的建党100周年,李亚峰给对自己提出要求:“我还要好好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国家再做一份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