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参赛项目“悟空——多模态两栖无人支援飞行平台开拓者”斩获金奖,是河南省本科高校斩获的三个金奖之一,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游龙——新概念可变构型跨域立体化察打无人航行器”“天穹先锋——新概念串列翼多级推进低空飞行器”“鹰隼——中短距作战可变结构巡飞器领军者”3个项目获银奖,实现了在该项赛事中银奖数量的突破。
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刘代军指导并带领入围总决赛的学生团队到上海参赛。副校长程骄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项目培育、参赛和打磨提升等工作。相关部门和学院密切配合,合力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学校坚持将大赛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赛事组织模式、构建项目培育机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供资源对接保障、邀请专家团队指导等系列举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赛事成果不断取得突破。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着力打造世界青年大学生广泛参与、互学互鉴的国际创新平台,是一场融通中外“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国际盛会。大赛体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融入创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经过校赛、省赛等逐级选拔,最终141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
获奖项目介绍
金奖项目:悟空——多模态两栖无人支援飞行平台开拓者
项目负责人:赵昕
团队成员:李隆隆、尚维中、周天元、杨云康、王世隆等
项目简介:针对大型自然灾害快速应急救援中出现的救援时效性差、复杂环境可达性差等痛点问题,项目团队设计并试飞验证了三个创新方案,采用三大创新技术:一是采用多旋翼+固定翼融合设计,实现长续航、可垂起、能耗低、救援快目标;二是采用多旋翼+履带越障车融合设计,解决小型、中型、大型障碍的越障能力问题;三是飞行+履带一体化特种控制系统,可实现地面越障和复合翼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融合,适应多模型任务。项目制作验证机4架,已实现气动性能仿真、飞行测试、地面越障等多种任务场景的飞行试验,授权专利10余项,获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彩虹杯”无人飞行器大赛全国第一名、国赛特等奖。
银奖项目:游龙——新概念可变构型无人航行器
项目负责人:崔晓森
团队成员:李茂诚、刘思创、刘广林、王旭晨、张健煕等
项目简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打击海上犯罪,实现应急救援及紧急处置,维护国土安全与海域安全,项目团队提出了“游龙”系列无人航行器,完成长航时水-面-空立体化监测任务,具备完成水下、水面、空域巡检任务的能力。设计方案具有可变构型总体设计技术、地面效应高升力多段机翼设计技术、高抗浪性双船身设计技术、风—光—电混合动力航行设计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提出了具有可变攻角三段地效翼设计的“凌云”和具有盒式连接翼布局设计的“凌霄”。解决了传统小型无人船续航短、寿命短、对不同环境适应能力差、欠缺空中巡检等能力的痛点。项目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项,实审中2项,已制作验证机5架,在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试飞近千余次,气动性能优异,航行、飞行性能良好。
银奖项目:天穹先锋——新概念串列翼多级推进低空飞行器
项目负责人:管莺雅
团队成员:刘广林、崔晓森、安鑫、王旭晨、李茂诚等
项目简介:结合当前中短距城际、城乡物流运输需求,为解决倾转旋翼无人机垂起转平飞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气动耦合现象,尤其是这一过程出现的升力损失、掉高等问题,项目团队提出一种分布式动力多级推进技术,并完成了多轮次飞行测试,证明了提出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合鸭式布局、三翼面布局、低阻气动融合式设计、翼身融合设计等,有效降低了气动阻力;采用分级推进系统,减少了复合翼在平飞过程中存在的死重和废阻问题,同时降低了倾转旋翼存在的不稳定问题。设计完成验证机5架,已完成气动性能分析、电控系统调试、垂起测试、平飞测试等多模态飞行试验,授权专利10余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省赛小组赛第一,全国“彩虹杯”无人飞行器大赛国赛二等奖等。
银奖项目:鹰隼——可变结构巡飞器领军者
项目负责人:杜羽西
团队成员:郑翔仁、李茂诚、王旭晨、崔晓森、沈文静等
项目简介:为提高低空巡飞器生存力和巡检能力,满足快速巡检部署的需求,采用新型收缩式可变连接翼结构、翼身融合设计等,项目团队提出一种中短距可变结构巡飞器,实现携带便捷性、快速部署、强机动性及多用途目标,有效采用可变连接翼结构+翼身融合技术,结合无人机气动外形低阻设计、机身前缘边条翼设计、翼梢小翼设计,进一步改善升力、阻力、巡航性能,满足长航时、高机动、高效巡检等需求。已完成验证机3架,完成了气动性能、试飞试验、可变机构测试等,授权专利10余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省赛小组赛第二、排位赛第十一,全国“彩虹杯”无人飞行器大赛国赛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