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的傣族舞、热情豪迈的蒙古舞、潇洒威武的武术秀……跳动的旋律、动感的节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5月18日晚,由校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美国西雅图西北大学来访团交流晚会在图书馆第一报告厅举办。晚会的举办也标志着此次美国西雅图西北大学师生代表团“走进郑航感知中国”的来访活动接近尾声。
在为期四天的来访中,两校师生围绕中西方文化互动交流,先后开展了校园行、太极拳、生肖文化讲座与交流晚会等活动;我校一对一的翻译志愿者协助来访代表团师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了解郑航,他们彼此间也结下了难忘的友谊。

行程·趣无限
中西文化碰撞出的花火,绚烂璀璨。在国人印象里,美国的学校下午三点放学,学习任务可以轻松完成,其实不然。西雅图西北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李浩云说:“他们是美国西雅图西北大学商学院的师生,在学期中来到中国,不是来旅游的,而是要完成学分的,在他们的教学任务里,有来中国游学的项目。”
据了解,在来到我校之前,访问团师生一行曾在北京停留了一周。期间,他们参观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部等三家企业,访问了北京语言大学和燕京理工学院两所高校,游览了天安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长城、天坛等国内著名景点。第二周行程来到郑州,唯一来访的高校便是郑航。
15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第三报告厅举行了“欢迎代表团来访首场交流活动”,副院长杨培应邀出席并致辞表示欢迎,拉开了为期四天的交流序幕。在志愿者陪同下,他们一起在东苑餐厅挑选晚餐,熟悉校园,相互交流。
16日上午,代表团学生换上专业的太极服装,在图书馆东门练起了太极。悠悠沁湖水,涤荡赤子心。虽然是炎炎夏日,丝毫没有妨碍他们学习和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太极指导老师李浩的带领下,一招一式尽显精神。

结束上午的活动,师生代表团一行前往八朝古都——开封。参观清明上河园,感受中国大宋古建筑之魅力;看东京梦华大型室外演出,叹中国传统文化之灵秀。
赏烟花、观战马、品小吃、买纪念品,这再小不过的细节,都蕴含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在清明上河园,观看《大宋·东京梦华》的时候,他们很是震撼,因为在美国,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大型的室外演出。烟花、真马表演以及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纪念品都让他们流连忘返。”李浩云说。
17日一早,师生代表团乘车前往嵩山少林寺,追寻中国功夫的奥妙。来中国之前,美国学生就曾表露:对中国的印象里,有少林功夫和李小龙。印象里的中国就在眼前,他们欢欣雀跃——亲切地用中文向说“你好!”,乐此不疲地与国内游客合照,欣然上台与少林师父们共同表演“功夫”……因为太投入,原计划四点半返程的他们,推延了近两个小时,才踏上归途。
18日晚,由“走进中国,走进航院”、“中西文化碰撞”和 “中国印象”三个板块组成的交流晚会精彩上演。中国古典乐器古筝铿锵、婉转演绎一曲民乐《战台风》,美国学生钢琴、吉他、架子鼓合奏西方经典乐曲《奇异恩典》……,参加表演的Jack说:“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们演唱了一首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们四月就开始练习了,有时候在车程往返的路上,还会一起唱。”这台晚会用音乐的独特方式向两校师生描摹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陪伴·欢乐多
在为期四天的来访中,翻译志愿者无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这些志愿者大多来自外国语学院,还有十位来自会计学院和经贸学院。
有一种付出,与国籍无关。从前期选拔、参加培训到真正的活动参与,志愿者们凭着一份热爱和坚持,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陪同翻译”、“校园小导游”、“强大后援团”、“友好的郑航学生”,这些称号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来到郑航最开心的是能够结交一些中国朋友,他们的英语讲得很好。我很高兴能跟他们一起谈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大学生活。” 美国学生Angel说。
“谢谢我的搭档Adela的陪同,让我学会了很多中文日常用语,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很喜欢说 ‘666’,我还学会了手势。”美国学生Serge说。
外国语学院翻译志愿者李玲玲说:“我陪同的美国学生是Serge,一个积极阳光、涉猎广泛的大帅哥,对每件事都充满热情。他说非常喜欢我们学校,很享受在郑州的这几天,但愿以后有机会还能在中国或美国再见。”
为了给异国朋友留个念想,志愿者们悉心准备了很多小礼物, “我和室友把学校附近的商店都逛了一遍,找到了郑航风景的书签和明信片,还请朋友做了一个小小的木质飞机模型。”翻译志愿者冯冰清说。

此情·日月长
国际交流处处长杨欣欣告诉记者,此次西雅图师生代表来访,契合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理念,是开放式办学的具体体现。“学校早在三月份就开始策划此次访学,各相关单位积极作为,只为把最好的郑航风貌展现给外国友人。外事活动的作用都是双向的,对美国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对郑航的理解;对我校来说,通过此次来访加深合作,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杨欣欣说。
“这些来访的学生大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仅给我们学校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和美国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耿三琳说:“通过四天的陪伴与交流,我们的学生可以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感受到英语学科的魅力,加深兴趣,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顺利就业。这样立足于为教学服务和学生发展的好活动,我们会多办。”
美国师生团代表Tom Sill副教授说:“很感谢郑航的盛情邀请和悉心款待,让我们的中国之旅中增添了绚烂的色彩。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学生们,都能深刻的感受到郑航学生的友好和热情。中国文化让我们向往,我真诚地邀请郑航学生去美国西雅图,参观我们的学校。我们会准备好一切,等大家到来。”
友好的相处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尊重。《罗马假日》里有句话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来访之旅,向我们诠释着知行合一的老话。
相谈甚欢,奈何时光甚少。在依依不舍中,谢幕,向郑航告别。这短短的四天,他们怀着多少期待,又带走了多少情长?漂洋过海,不远万里,都付于时光来述说。(大学生记者 张文珂 冯飞 杨海婕 王品 文 新闻中心 张一博 大学生记者 李公冉 吴彦臻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