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映像郑航

近期热点


院长李勇:坚持“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 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时间:2017年09月15日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点击:

伴随我国航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作为国务院首个批复的“国家级”以航空运输为主题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我校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高校的快速发展与坚守办学特色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关。我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日前,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对院长李勇进行了专访。

记者:“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内涵是什么? 

李勇: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定位是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的,是复合型、应用型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合,培养具备多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并能将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顺应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趋势。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对高校进行分类发展。为此,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高校分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技术类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我校明确提出要跻身特色骨干大学行列,其培养的人才要求是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学校实际就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是符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据麦可思统计,近三年我校85%左右的毕业生去企业就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契合我校毕业生就业方向。

三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表现在人才需求上就是需要既具有工程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又具有商业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

记者: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如何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给予体现?

 

李勇:需要教学单位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我校积累了一定成熟经验,比如双学位、管工结合。我校新确立的“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专业必须结合航空企业特点去设计专业复合方案。

航空工业涉及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材料、管理等70多个学科,技术高度密集、知识高度融合,航空产品具有品种多、批量小、不易组织生产的特点,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不同于汽车、农机等流程性制造。从行业复合角度看,可以从“航空+区域X产业”来设计,从学科专业角度看,可以从“专业+X专业、专业+创新创业”来设计,各专业要依据社会需求来设计复合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应用型人才定位的确立要求各专业要加大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航空工业技术是理论体系与工程实践融合的产物,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就是反复实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前期组织的卓越人才计划就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也是国家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的一种尝试。规划提出的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就是要各专业加大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总之,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需要各教学单位认真深入调查、分析、设计,而不是简单引用学校人才培养定位。

记者:为什么要确立“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

李勇:“十三五”规划提出“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是我校在长期依托航空工业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管工结合”是学校一直长期坚持的办学特色。“航空为本”的提出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从办学历史角度来看,我校的历史源于航空,学科专业设置服务于航空,科学研究依托于航空,人才培养面向于航空,建设发展着眼于航空,奠定了坚实的航空基础。例如会计学专业,从专业名称看好似与航空无关,但是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必然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或企业发展状况环境相适应。航空工业具有工程周期长、资金成本投入大、不可控因素多、成本难以准确估价、风险性高等特征,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必须把握上述特征,才能很好地服务航空工业发展。许多杰出校友都认为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仅仅因为自己来自部属院校,而是因为他们的老师能依据航空工业需求为他们提供机械制图、金工实习等其他重点高校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素质,使他们在同985、211院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全国财经类院校提管工结合的高校很多,如果我们的管工结合不依托航空,将与其他高校毫无区别。未来的毕业生要想继续保持在航空工业中的竞争力,需要更深入挖掘航空工业需求,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教学环节中提供更多、更新的航空专业知识,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更好适应航空工业发展。

二是顺应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目前,航空工业、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都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发展迅速。这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航空教育,这是我校提出航空为本的时代机遇。

三是契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目前,高等教育进入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阶段,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的定位主要强调:办学特色要鲜明,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在区域乃至全国高校中优势突出,人才支撑和学科支撑作用突出。“航空为本”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是我们不忘初心,更是我校一流目标的发展方向。

记者:如何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

李勇:从专业评估结果来看,各专业对人才培养定位及办学特色理解还不够透彻,具体表现在:认为航空为本就是开设航空专业,其它专业仅进行航空知识普及;认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是开设其它专业的几门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实验室建设与航空关联度不大。“十三五”规划布局了一批航空类专业,航空特色越来越彰显,但这不代表其它专业就不需要深化“航空为本”特色。航空工业被誉为工业之花,经历了普通设备批次生产模式、数控设备批次生产方式、以流水线为标志的精益生产方式、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航空工业代表了中国制造2025的最高水平。我们提航空为本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航空零部件中整体结构件、薄壁件、难加工材料代表着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如果把航空制造技术融入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到实验室建设中,使毕业生掌握了航空产品的制造技术,那么毕业生到汽车制造、纺织机械等行业就业一点也不难。但是反过来,如果机械专业还是依据普通机械行业进行专业教学,毕业生能适应航空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吗?所以提航空为本就是要求各专业要结合航空工业发展需求,将航空技术、管理等先进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培养适应航空工业发展要求的能力素质。

管工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国内有许多财经类大学也提出了管工结合专业办学特色,我们的管工结合不能停留在管理学科为主、工科辅助的层面。当前中国开展中国制造2025、德国进行工业4.0等战略,就是产业形态、工程技术、商业模式的综合变革,其核心要素就是推进“互联网+”的理念,把互联网引入制造业中,逼迫着传统工业必须做一件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当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时候,将从根本上撼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基,跨界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被重塑。而小批量、定制化正是航空工业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管工结合必须基于航空为本特色,这样管理学科才能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另外,管工结合也可以反过来讲工科也需要管理学科,这样工科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所以说管工结合,不是单一知识的结合,而是强调与航空企业生产形态、生产组织模式的结合。“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是从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未来要体现在每一个院部、每一个专业上,只有这样才能多专业协同,形成合力夯实学校的办学特色,推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航空并不局限于航空工业,还包括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另外,“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大学文化、社会服务也具有指导作用。各单位要认真思考:如何制定学科航空特色化发展战略?如何争取航空领域科研项目,产出科研成果?如何把握区域及行业的航空发展需求,突出社会服务特色?如何挖掘航空文化品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2017年09月15日  专访

上一条:院长李勇:打造“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特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关闭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邮政编码:450015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46
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新闻中心维护
建议浏览器使用IE7以上版本